第一次试着给自己写长篇的年终总结,总结自己的经历,也记录自己踩过的坑以避免重蹈覆辙;更重要的,是记录此时自己的想法,日后回顾的时候看看自己有哪些变化。
学着松浦弥太郎的理念,“把自己当作公司来经营”。
工作&学习
从入职开始算起,毕业后第一份全职正式工作干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相比于实习时自己做项目并且没有指导的困境,这一份工作更像是加入了正规军团队;某种意义上而言,上一份实习工作的本质是自己盲目摸索,而这一份工作更像是补上了之前摸索时留下的短板和不足。
在软实力方面,这一年半时间主要学习并领教了:
- 通过Jira进行敏捷开发项目的管理和推进
- 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接和协调
- 实习生工作方面的指导
- 项目代码审查
在项目工程方面:
- 前端工程化的实践
- 基于设计稿的前端页面开发
- 前端和后端的代码架构设计
- CI(持续集成)和CD(持续部署)的实践
- BDD(行为驱动开发)和TDD(测试驱动开发)
在实践这些理念的过程中,我也试着去思考其意义和弊端,比方说TDD。虽然团队里一直在强调尽可能地遵循TDD,但是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尤其是那些需要尽快交付的项目。当然,不选择TDD不代表放弃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虽然看起来是为了满足测试要求和代码覆盖率而写,但是这些测试在后期非常重要,毕竟好的测试能够减少bug以及QA方面的人力投入。这一块日后可以考虑单开一篇文章详细阐述。
在硬实力方面,学习了很多新的技能(加粗),并且也深入扎实了很多已经掌握的技能:
- 语言:JavaScript、TypeScript
- 前端:React、MobX、Sass、Webpack、Gulp、Grunt
- 后端:Node(script + Express)
- 测试:Jest、Galen、Enzyme、Mocha + Chai + Sinon
- 运维:IBM Cloud、Kubernetes、Travis CI、Jenkins、Docker
这一年半的时间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对应自己参与不同的项目组:第一个阶段是自己solo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共同team的阶段。对于solo阶段,因为是自己负责一个项目,很多事情在前辈交接完毕以后就开始自己自力更生了。我对于工作的本质定义还是拿钱做事,即把东西做出来是第一要务,所以第一个阶段的产出速度很高,但是很多规范性的东西并没有做到最佳实践。而在加入了另一个小组后,开始跟着团队在项目工程的细节规范上进行熟悉,包括CR和结构设计上。其实现在看来,在原有的技术和认知基础上对不足和不对的地方进行矫正,这也是一个不错的approach。而对于一个Entry-Level的开发而言,这一个阶段的成长可以说是巨大的,不仅扎实基础,而且的确有机会在很多任务中做到独当一面。
除开公司的项目之外,20年还恬不知耻地回学校加入了一个社团,并且作为Tech Lead指导从零搭建了一个前后端分离的React+Flask项目,也算是实践了自己学到的技能。空闲时间里,自己也搭建了几个脚手架项目便于日后的快速开发,同时试着去实现了简单的负载均衡器的PoC Demo。
其实平时遇到的很多管理和技术类问题的根本都能归结到“水平不行”上,毕竟菜是原罪。而更大的压力,其实是来自于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打个比方,18年申请工作的时候,很多jd上列出GraphQL不过是个preferred,而两年之后的今天,这一项已经慢慢成为了must。既然这样,那趁着现在尚有余力的状态,提高水平就很重要了。
基本功方面,特意去报了九章的算法班、系统设计班、面向对象设计班,虽然是给资本送钱,但是这些课程整理的”套路“的确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这些也是在本科阶段没有花精力准备的。这里说个题外话,多大作为研究性院校的确是培养了不少学术尖子,但是在职业培养上实在不行,基本上是被滑铁卢吊打;如果能从头再来的话,早在大二就应该上这些辅导班。当然,后悔其实也没有用。吸取经验教训,在有限的资源中保持敏锐的预测和前瞻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平时也不断在LeetCode上用Java刷题从而练习算法,并将所有的题解和思路整理在Github中;直至年底,已经破了500大关了。
就未来发展方面,方向也是从前端回归全栈开发,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前端开发能力已经足以轻松解决非复杂美工设计类页面的开发,另一方面是想继续掌握分布式系统,以此来完善整个Web程序开发的知识网络。给自己的设定是,毕业后3年内主要专注于拓展技能的广度,力求什么都熟悉但不用追求彻底掌握(即了解内部实现),在此之后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技术栈进行深入学习。
其他方向暂且不考虑。比方说就AI和ML而言,我的态度是,本来对AI和ML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要想在这两个方向登峰造极,单靠网上课程而无视硕博的系统进修还是挺难的;与其花时间去在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尝试皮毛,还不如在已经了解的领域继续摸索。当然,时代一直在变,不知接下来会不会自己打脸。
其实最难的,是评估自己在这个行业领域的定位。也许自己的水平在团队里属于顶尖,但是放到市面上可能也不过就是个中下游水准。所以趁尚有余力的时候,多学学,多摸索。之前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杨天真说的一个观念我觉得挺有道理,就是要尽可能地拉长自己的长板去实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不可替代性。
生活
19年还可以,20年的话,简而言之就是一塌糊涂;基本上算是被疫情彻底打乱了。
从2020年3月16日开始在家工作以来,一共出门采购23次,总计出门不超过30次。大概是个人过于谨慎和焦虑的处事风格,觉得一直呆在家里是最安全的。而且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没有点过外卖,而且避免邮购。每次采购都会买能维持半周的熟食,剩下的都是通过料理速冻肉和可以久存的蔬菜来解决,同样也有速冻水饺和咖喱这类懒人食材加持。相比起以前经常下馆子的我,这样的生活的确是节省了很多开销。
为了营造在家工作的良好环境,还专门花重金买了升降桌和人体工学椅,架设在客厅窗边工作。虽然多伦多的冬天很压抑,但是总有能见到阳光的日子,比起之前在密不透风的书房做事会舒服很多。
另一个不太爽的地方是很久没有打羽毛球了,在家舒展身体和在外剧烈活动完全是两种感受。希望能尽快解禁吧。
旅行
2019-May 日本
毕业后的家庭旅行,主要带家里人在关西一带走走。除掉常去的京都、大阪、奈良,为了泡一下有马温泉还专门去了一趟神户,很有意思的一个温泉小镇;日后如果有往山阳方向当天往返的行程,可以安排途径一下。
2019-Nov 湾区
这次旅行一方面是去参加Github Universe体验一下大型展会,另一方面是去久违的美西码农胜地朝拜一下。光是展会而言,这个地方的技术水平和氛围明显要比多伦多高出不少。生活方面,旧金山给我的感觉主要还是环境卫生不太好,而且吃的也一般;就这两点,相比之下圣何塞给我留下的印象更好。
2019-Dec 巴哈马
当时也是一时兴起,想着出去走走但是不太想到处奔波。所以纯粹定性为“度假”的一次出行,订到了巴哈马的拿骚。说实话,当时也是没找到人,想着一个人去应该没问什么问题。结果五天时间里有三天是阴天,就只能在酒店泡着。住的是Baha Mar的君悦,整体感觉一般,没有坎昆来的有意思(可能是有主题乐园加持),而且水质的确不好(自来水有一股臭鸡蛋味道)。并不打算日后一个人再来。
2020-Jan 回国
出国之后整7年都没有机会在国内过春节,19年就拿下了机票,结果遇上了疫情。当时没有预料到问题的严重性,临出发前有朋友直接取消机票,我还是决定硬着头皮走了。基本上除了吃年夜饭和走访近亲,其他时候都是呆在家里看新闻。后来加航取消所有中加航班,致电客服改签失败(电话被打爆),直接重新倒贴预定当天的出境航班,然后马上收拾东西飞往日本,经由东京转机回多伦多。同样意外的是经停期间,第一次在日本经历了一场小地震(半夜被手机预警吓醒)。
投资
在2020年之前,我的主力是通过TFSA账户自主投资股票型基金。那个时候觉得买股票太累,因为需要整天盯盘。主要关注的有:
- TDB 3091(TD U.S. Blue Chip Equity Fund - D)
- TDB 3098(TD Science & Technology Fund - D)
- TDB 3055(TD Global Entertainment and Communications Fund - D)
依照保守和求稳的策略,在2019年还购买了GIC当作定期储蓄,但2020年的疫情造成的影响注定了这个投资方案的回报收益相对不可观。
2020年2月,怀疑疫情可能蔓延,所以清了四分之三的基金,顺带尝试将一部分所得购买了多个看空ETF,并在其后获得一定收益。同年3月,疫情在北美爆发,同时美股出现暴跌。当时的第一想法是,这种后续复苏的情况是可以预测的,这样的情况很少会碰到;加上同年5月,发现很多科技股有着很大的上升的潜力,因此开始学习并研究股票,同时将TFSA的供款限额拉满。整体账户的股票/基金比例也从一开始的5:5调整到最后的8:2,每一个仓位的初始投入确保在10%以下以分散风险。
最后,2020年全年收益47.91%,主要归功于避开大盘的科技成长股和EV股。这样的结果对于第一年的尝试而言,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在没有参与期权交易的情况下,全凭正股收益。同时也从不少的失误中学到了很多策略性可行的经验:
- 不熟悉看k线图也没关系,看历史数据和走向也能进行不错地推断
- 遵循自己的SOP和风险规避策略,通常都是:分辨有潜力的股票,建观察仓,然后逢低补仓去拉平均,觉得补得多了就停下来直至回涨,然后看情况逢高加仓,然后确定区间逐步减仓锁定收益
- 不要只盯着自己熟悉的行业,多了解别的行业的基本面,对消息新闻保持敏感,不要懒
- 永远都是设Limit下单,避免临时起意的购买
- 分清楚哪些股票长持、哪些股票短线;社交网络上的股票博主给出的方向会帮你节省很多时间,但是不要盲从
如果不相信自己的运气,就永远不要重仓,但也可能会错过爆发的机遇,都是自己选的。其实可以发现,整个股票市场基本上都是机构在吃肉,散户永远都只有分碗汤来喝的资格。汤一直有,就看你的心态让不让你喝了。
剁手好物
Philips Sonicare DiamondClean Smart 9500 电动牙刷(HX9924/01)
推荐理由:自带的USB可充电壳,出门旅行非常方便
G-Shock大泥王手表
推荐理由:可能习惯实用主义,觉得手表功能越多越好,不过主要还是因为G-Shock耐操
UGREEN USB 3.0 Sharing Switch 分路器
推荐理由:当自己有两台电脑,但是显示器没有自带KVM的时候,这个东西可以实现KVM的功能
Herman Miller Aeron + Atlas Headrest
推荐理由:没有什么好说的,为了腰,为了舒服
Fully Jarvis升降桌
推荐理由:坐久了起来站着做事还是很有必要的,我甚至会觉得升降桌优于人体工学椅
Dell U2720Q
推荐理由:算是性价比很高的27寸4K显示器了
评论